信中描述了苏区的新气象,邀请他南下参加"更有意义的工作"。夜深人静时,
宋亚轩取出祖父留下的铁盒,轻轻抚摸着那张老照片。照片上的年轻人目光炯炯,
仿佛在注视着他。"爷爷,我该怎么做?"他喃喃自语。窗外,一弯新月挂在梧桐树梢。
宋亚轩想起小时候祖父教他背的文天祥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四章 我以我血荐轩辕1933年春,宋启文突发中风,半身不遂。
宋亚轩放弃了南下的计划,留在北平照顾父亲。他将陈志远的信烧掉,接受了教育部的职位,
但暗中仍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保持联系,偶尔为他们提供一些政府内部的信息。
日子就这样平淡而压抑地流逝着。直到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
宋亚轩沉寂已久的热血再次沸腾起来。那天,他站在教育部办公室的窗前,
看着浩浩荡荡的学生队伍从长安街走过,高喊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
军警用高压水龙和警棍驱散人群,鲜血染红了冬天的街道。宋亚轩再也坐不住了。下班后,
他直奔协和医院——那里收治了许多受伤的学生。"宋先生?"一个熟悉的声音叫住了他。
宋亚轩转身,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是陈志远!虽然消瘦了许多,脸上还带着淤青,
但那明亮的眼神丝毫未变。"你怎么...""嘘。"陈志远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压低声音说,"我是三天前秘密回北平的,昨天在游行中受了点轻伤。
"两人找了个僻静处交谈。宋亚轩这才知道,陈志远已经是共产党在北方的重要联络人,
这次回来是为了组织抗日救亡运动。"亚轩,我们需要像你这样的人。"陈志远真诚地说,
"你在教育部工作,掌握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宋亚轩犹豫了:"可我父亲...""我理解。"陈志远拍拍他的肩膀,"不勉强你。
但请记住,在国家危亡之际,每个人都应该尽一份力。"分别时,
陈志远塞给他一张纸条:"如果你想通了,按这个地址找我。"那天晚上,
宋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