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他们绝对不能在林薇面前提“晚期”、“转移”、“预后差”这些字眼。
“就说发现得还算及时!就说还有办法!就说要保持好心态!”他像一头焦躁的护崽狮子,
在病房外对着医生低吼,“她受不了刺激!你们说那些没用的,除了打击她还有什么用?
她现在需要的是希望!是信心!”他屏蔽了所有关于胰腺癌晚期负面信息的网页,
甚至偷偷改了林薇手机的浏览器设置。他固执地相信,
只要筑起一道隔绝残酷现实的谎言高墙,就能为妻子保住那根名为“希望”的救命稻草。
他给林薇讲病友“奇迹康复”的故事(真假难辨),
买来各种据说能提升免疫力的昂贵保健品(包装精美,效果未知),
小心翼翼地用勺子喂她喝下母亲熬的那些味道古怪的汤。
他的过度保护像一层密不透风的塑料薄膜,将林薇紧紧包裹,
让她感到一种近乎窒息的、失去尊严的软弱。而这,恰恰是林薇最无法忍受的。
职业编辑的本能让她对信息有着近乎偏执的渴求。未知带来的恐惧,远甚于已知的残酷。
她需要知道真相,哪怕是血淋淋的。
来每一步治疗方案的细节、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那些冰冷的统计数字……她渴望了解这一切,
只有握住了真实的信息,
她才能感觉自己对这个正在急速下坠的生命还有那么一点点可怜的掌控感。
丈夫的“善意谎言”和刻意营造的虚假氛围,
让她感觉自己像个被蒙上眼睛、等待最终处决的囚徒。她痛恨这种被剥夺了知情权的无力感。
她开始偷偷在陈志远睡着后,用手机搜索那些被他屏蔽掉的关键词。
她加入了一个匿名的晚期胰腺癌病友群,群里充满了痛苦、绝望的呻吟,
对药物副作用的详细描述,对生命终点的恐惧探讨,甚至还有关于如何体面离去的沉重话题。
看着那些赤裸裸的文字,她浑身冰冷,整夜失眠,胃里像塞满了冰块。但诡异的是,
这种残酷的“预习”,也带来了一丝扭曲的“准备感”——至少,
她知道深渊可能是什么样子。一...